关于做好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的温馨提示

( 来源: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4日 )

全体师生:

冬季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人员密集,是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重点场所。为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请大家积极学习防控知识,提高防范意识。现将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温馨提示如下: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感染者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键盘)后触摸自己的眼、鼻或口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高热、极度疲劳、头痛或身体酸痛、全身不适,常伴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2.做好防护: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3.良好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均衡营养,充足休息,增强免疫力。

4.及时报告和休息:确诊流感,应及时报告就医,务必居家休息,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48小时(或遵医嘱)方可复课、复工,防止病毒在校园蔓延。

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在集体环境中暴发。

传播途径: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如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水、物品,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患者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预防措施:

1.严格手卫生:饭前便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

2.饮食安全:不吃生冷和未煮熟的食物,不喝生水,餐具消毒。

3.环境消毒:使用含氯(如84消毒液)及时规范处理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对污染环境进行消毒。

冬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预防”是关键。请全体师生自觉践行“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主动学习防病知识。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皮疹、呕吐、腹泻等疑似传染病症状,应立即佩戴口罩,及时就医并主动报告,避免带病上课或工作。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当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病毒再激发会发病成带状疱疹。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疱疹液传播。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全部皮疹结痂都有传染性。

主要症状:早期有畏寒、低热、咽痛、乏力、恶心等症状1-2天后出现皮疹;出疹期,出现红色丘疹位置表浅,迅速发展为疱疹、结痂,伴有剧烈瘙痒。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四肢较少。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最佳方法。

2.隔离患者:患者需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干燥,避免与患者及其用品接触,最少隔离14天。

3.消毒物品:患者的用具可通过煮沸、暴晒等方式消毒。

四、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长时间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能感染。宿舍、教室、图书馆等人员密集、通风受限场所风险较高。

主要症状:咳嗽、咳痰超过2周,或痰中带血,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

预防措施:

1.环境防护:强通风,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密闭场所每天至少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天气允许时开窗上课。

2.规范行为: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住口鼻,有呼吸道症状时自觉佩戴口罩。

3.健康生活:规律作息,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4.规范管理:早筛早防,新生入学、教职工入职必须进行结核病筛查。规范治疗,患肺结核病的学生、教职工需接受规范、足疗程(通常6个月以上)的抗结核治疗。

五、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儿童发病率最高,近年来成人麻疹也时有发生。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传播(如眼泪、鼻涕、痰等)。

主要症状:典型症状是发热体温可达39-40℃伴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后从耳后、头面、躯干到四肢自上而下出现皮疹为玫瑰色丘疹。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

2.避免接触: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外出佩戴口罩,加强公共场所消毒措施,麻疹病毒对热、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3.增强体质:房间开窗通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熬夜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校医院提供24小时诊疗服务。

龙子湖校区24小时医疗救助 63687120

花园校区24小时医疗救助 65850120


后勤服务中心(校医院)

2025年10月24日

更新日期: 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