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0年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的温馨提示

( 来源:后勤服务中心 发布者:hqfwzx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14日 )

校属各单位

秋冬季节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性肺炎等各种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发期。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单位是传染病多发的场所师生是传染病的易感群体。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依然严峻。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秋冬季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给广大师生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参照《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我校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的有关事项提示如下

一、主要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

2.水痘: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3.流行性腮腺炎: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4.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潜伏期一9-11天,传染期为出疹前后各5天,多发于冬春季节。传染源主要是麻疹病人,主要经空气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麻疹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有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粘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出皮疹,疹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病情严重者可影响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甚至导致死亡。

5.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结核病人,痰菌阳性时均具有传染性,空洞型肺结核传染性最强。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15-35岁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患者多有家族史或肺结核接触史。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咳血、胸痛、午后低热、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肺结核患者应在结核病防治专门机构接受规范化治疗,疗程一般为6-9个月

防控建议措施

1.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新冠肺炎、流感、水痘、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让师生及时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病意识。做好在校师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相关要求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做好环境卫生工作。要保持卫生清洁,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要求做好通风换气(每天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卫生防疫消毒工作。

3.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合理膳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心情舒畅良好生活习惯每日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4.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勤洗手打喷嚏时应掩口鼻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一定要用香皂洗手液流水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5.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尽量去空气流通不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尽可能避免与确诊的传染病患者直接接触;坚持佩戴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线距离

6.接种预防性疫苗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感染疾病和传染他人的风险是防控传染性基本的有效手段。

7.生病要早诊治。出现发热、咳嗽等传染病有关症状或自我感觉不适时,应佩戴口罩尽早前往医院就诊,获得及时有效治疗。

8.一旦发生疫情,要严格按照学校相关防疫要求,立即开展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环境消毒等工作

                                                     



                                                     

后勤服务中心

20201013

更新日期: 2020-10-14